文化融合的试炼与收获

来源:开云app下载软件安装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2-02 03:09:33

  伴随着中国飞鹤(下称“飞鹤”)踏上出海征程,我开启了出海工作的全新职业生涯,到2024年已满六年。我也经历和见证了中国企业,尤其是中国乳制品企业跨越山海,来到加拿大,重资产建厂、开拓全新的配方奶粉生产销售事业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。其中的酸甜苦辣,自不必多说,同我一样奋战在出海一线的你们,一定感同身受。

  2024年,飞鹤的出海结出了硕果:3月,加拿大皇家妙克金斯顿工厂获得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,这标志着它成为加拿大本土首个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工厂;9月,工厂举行了婴幼儿奶粉投产仪式;下一步,我们计划将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到美国。

  面对这些阶段性的成果,除了欣喜,我更想复盘过程、总结经验,为我们接下来更长久稳定的经营奠定基础。在工厂的日常管理中,最难的其实是“人”的问题:工作思维、方法、认知的鸿沟,我将其统称为出海中的文化融合难题。

  今天,我将围绕中国企业出海怎么样才能做好文化融合的问题,分享我经历的二三事及个人经验教训,希望与更多跨洋逐梦的管理者们探讨,互相学习、共同成长。

  截至2023年,加拿大婴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约为83.93亿美元。但在引入飞鹤之前,加拿大本地没有生产配方奶粉的企业,婴幼儿配方奶粉基本靠国外进口。

  而加拿业市场的另一面是本地脱脂奶过剩、稀奶油短缺。配方奶粉的生产正好可以消化过剩的脱脂奶。当地乳业局始终在寻找本土配方奶粉的生产商,但没有公司愿意将业务拓展至这个领域。

  当时,飞鹤正在北美的优质奶源带上寻求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站。得知该消息后,飞鹤决定去试一试。2016年底,飞鹤与加拿大政府正式签约。2017年6月,工厂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金斯顿市破土动工,飞鹤开启了建设北美最新、最现代化奶粉生产工厂(加拿大皇家妙克)的征程。

  2018年我加入飞鹤时,工厂土建部分已经完工,我负责搭建质量部团队。起初,我并不认为这是份艰巨的工作。但当我与当地总承包商接触后才意识到,出海工作最大的障碍与挑战是思维习惯、工作习惯的不同。

  例如,在国内,作为用工方,我能要求承包商结合项目整体需要灵活调整工作规划,以提升并行工作的效率。但在加拿大,承包商认为这不可行,说好下个月做的工作,绝不能这个月提前做。每天都在发生类似的沟通问题。从那时起,我就开始改变工作习惯,要求自己耐下心来,理解当地的工作习惯,并做好充分沟通,以解决冲突。

 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,工厂于2019年底完工。2020年10月,工厂正式开启了成人奶粉的商业化生产。次年,完成阶段性任务的我也回到中国休假。休息三个多月后,新任务又来了——公司希望我回到加拿大工厂,出任厂长一职,负责工厂整体的日常运营。

  我接受了公司的任命。临走前,在齐齐哈尔机场,我和蔡总(中国飞鹤总裁蔡方良)有过20分钟的短暂交流。他问我有没有信心回到加拿大管理工厂。我回答:“我对当地情况相对来说比较了解,有信心负责整个分公司的运营。”蔡总说,只要有信心,其他事情都好说。

  出任厂长后我发现,工厂管理很复杂,其中难度最大的还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“人”的管理和沟通问题。这关系到工厂稳定健康的运营,也是飞鹤出海必须攻克的“桥头堡”。

  离职率就是摆在我面前的第一座大山。2021年,工厂全年离职率高达61%。这个数据意味着生产线%。经进一步了解,工厂0至6个月的员工离职率最高,其次是6至12个月的员工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管理团队没做好新员工的沟通交流工作。按照计划,工厂两年后就要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,这样的一个问题到了一定要解决的关键时刻。

  我们对员工做了“一对一”的采访,了解新员工容易离职的原因。原来,新员工较难跟上工厂的节奏。比如,我们为新员工安排了为期两周的自动化设备培训。按照国内的管理经验,这一段时间足矣。可当地员工接受起来会慢一些,一旦老员工不在,新员工害怕独立操作设备。

  对此,我们把培训时间从两周延长至四周,主管会进行每周谈话、部门经理会组织每月谈话,以确保员工感受到关怀、增强归属感。

  在种种努力之下,工厂2022年的离职率得到了改善,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团队。

  2021年,如果在谷歌上搜索工厂的名字,网上会出现不少加拿大本地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,其中还有明显扭曲事实的报道。一位加拿大当地博主就在社会化媒体上称,加拿大奶粉如此短缺,一家中国公司到这里投产,利用加拿大的牛奶资源,把产品都发回了中国。

  这显然是对我们很大的误解。我与该博主取得联系,给他介绍工厂的情况。我曾跟他说:“一个公司的所属是由运行它的人以及它的合规性决定的。我们工厂聘用的很多都是加拿大本地员工,我们也是遵守加拿律法规的公司,我们的产品就是加拿大的。”后来,该博主自行下单了一罐我们的奶粉,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,证明他对我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。

 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这家跨国工厂,加拿大工厂团队决心从小事做起,主动邀请当地社区、协会、机构人员、大学学生等参观工厂,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慈善活动,加强与各方的沟通。2024年年中,由于加拿大当地婴幼儿配方奶粉短缺,加拿大工厂将生产的第一批次5000罐婴幼儿配方奶粉全部捐给当地社区。随着当地人对工厂越来越熟悉,他们也变得更包容与友善。

  以上这些经历告诉我们,在异国他乡的商业环境中,唯有主动出击、积极融入、耐心应对,企业才有可能打破横亘在面前的壁垒。但前提是我们自身的运营一定要合法合规、无懈可击。

  在这封信的最后,我还想与各位分享让我感慨良多的一幕。建厂初期的一天晚上,因气温太低,消防管线突然崩裂,工厂车间两层楼瞬间被大水淹没。当时已是凌晨2点,按照加拿大当地的用人规定,不允许员工加班。但员工们口耳相传,知道工厂被淹后,自愿从各地赶来。看到车间里肤色各异、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聚在一起处理现场,当时我脑海中就冒出了这句话:人心都是肉长的,不论我们身处哪个国家,只要目标一致,共同向好,总有适当的方式能走进他们的内心。

  最后,希望出海征途中的我们都能跨越文化融合的障碍收获真心,能在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个人与企业的理想与抱负。